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我校杨东江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8-15 】

新闻网讯近日,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东江教授团队在废水中硒元素的捕获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elective Capture of Toxic SeO32−by Bismuth-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为题,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我校为第一作者单位,硕士研究生欧阳欢为第一作者,杨东江教授为通讯联系人。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硒是人体和动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然而硒的摄入量稍微过高,就会产生与砷类似的毒理特性,对生物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把饮用水中硒浓度上线设为10 ug/L。在多数情况下,硒是以硒酸根离子(SeO42-)和亚硒酸根离子(SeO32-)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其中四价硒(SeO32-)的毒性要大于六价硒(SeO42-)。因此,对SeO32-的去除显得至关重要。硒的的同位素79Se 是235U 长期裂解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其半衰期长达3.77×105年,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危害,是核废水中常见的放射性污染物。杨东江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Adv.Mater.2008, 20, 2777;Water Res., 2010 , 44, 741;Angew. Chem. Int. Ed.2011, 50, 10594;Nanoscale,2013, 5, 2232;Nanoscale, 2013, 5, 11011),首次利用铋基有机金属框架材料(Bi-CAU-17)实现了对污水中SeO32−的选择性高效捕获。这种材料对SeO32−饱和吸附量高达255.3 mg/g,且吸附速度非常快,1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容量的80%以上。在宽的pH值范围内(4-11)都能够稳定并且高效地吸附SeO32−,且在2000倍共存离子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真正实现了对SeO32−高效高选择性富集。本研究对水体中高毒性污染物的选择性捕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